• <address id="i3bfz"></address>
          1. <input id="i3bfz"></input>

              歐盟開征能源暴利稅成效幾何

              所屬分類:時事聚焦    發(fā)布時間: 2023-01-07    瀏覽次數(shù):583


                據(jù)外媒日前報道,美國能源巨頭??松梨诠痉磳W盟向石油公司征收能源暴利稅,并表示已就此向歐盟常設法院提起訴訟。

                烏克蘭危機爆發(fā)以來,受歐盟對俄制裁反噬效應影響,歐洲各國能源供應緊張,電力和天然氣價格大幅飆升。能源巨頭趁機賺取高額利潤,引發(fā)歐洲國家政府及民眾普遍不滿。

                多國宣布征稅

                據(jù)法新社報道,埃克森美孚公司發(fā)言人表示,公司一直在努力增加對歐洲能源供應,歐盟征收暴利稅的措施只會“適得其反”,不但會削弱投資者信心、抑制相關投資,還將增加有關國家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松梨诘暮商m和德國子公司已就此向位于盧森堡的歐盟常設法院提起訴訟,認為歐盟無權征收暴利稅,相關征收行為屬于“越權”。

                針對??松梨诠镜倪@一行動,歐盟方面認為征收暴利稅完全符合歐盟法律,暴利稅所得會重新分配給有需要的群體,尤其是弱勢家庭。

                2022年9月,歐盟國家能源部長就應對能源危機、控制能源價格問題達成一致,主要措施包括給電力公司設置電價收入上限以及對化石燃料企業(yè)征收超額利潤稅等。歐盟委員會計劃以征收暴利稅等方式籌集250億歐元幫助低收入家庭應對能源賬單。其中,超額利潤稅征收定于2022年底生效。

                據(jù)外媒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已有十多個歐洲國家宣布、提議或實施能源暴利稅。德國政府計劃對電力公司以及石油、天然氣、煤炭和煉油行業(yè)的所有公司征收33%超額利潤稅;意大利政府2023年預算案顯示,今年1月至7月針對能源企業(yè)的暴利稅率將由25%升至35%;葡萄牙議會日前已批準對能源公司和食品零售商征收33%的暴利稅。

                應對危機之舉

                能源價格飆升導致不少歐洲國家陷入經(jīng)濟下滑、通脹水平上漲等困境,普通民眾的生活面臨巨大壓力。與此同時,以??松梨?、雪佛龍等為代表的能源巨頭獲得驚人收益。據(jù)估計,??松梨?022年利潤預計將超過560億美元,雪佛龍利潤預計將超過370億美元,都將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分析認為,強制能源公司出讓部分利潤,用于為民眾和受沖擊嚴重的企業(yè)提供補貼,屬于特殊情況下的應急性再分配政策。德國此前一項民調顯示,72%的德國公民均贊成對與危機相關的超額利潤征收額外稅。

                “歐盟征收能源暴利稅是面對能源危機的一種自我保護式反應?!北本┩鈬Z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朔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一方面,能源價格高企嚴重沖擊民眾生活和企業(yè)生產(chǎn),歐盟需要采取措施抵消能源危機帶來的沖擊;另一方面,許多國際能源巨頭背后都有美資介入。一段時間以來,美國能源巨頭搶占歐洲市場并高價兜售液化天然氣、美國出臺《通脹削減法案》沖擊歐洲制造業(yè)等,引發(fā)歐盟強烈不滿。征稅是歐盟籌集資金、調整產(chǎn)業(yè)方向的一貫做法,數(shù)字稅、碳關稅、能源暴利稅等都是類似舉動。

                面臨長期挑戰(zhàn)

                “歐盟希望通過征收能源暴利稅補貼弱勢群體,實現(xiàn)相對公平,但其負面效應不可避免?!蓖跛分赋?,一是將打擊能源企業(yè)投資積極性;二是能源公司利潤被壓縮,會將損失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三是或將加劇能源供應不足局面,導致能源價格進一步上漲。綜合來看,征收能源暴利稅不大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歐洲面臨的能源危機。

                除??松梨谕?,意大利能源公司ERG、西班牙石油公司Cepsa等都已向當?shù)胤ㄔ禾岢鲱愃圃V訟。德國能源行業(yè)也對政府征收暴利稅的政策提出反對意見。業(yè)內人士警告,在收入上漲時征收暴利稅,會打擊公司投資意愿,延緩向綠色能源轉型進程。

                王朔認為,本輪歐洲能源危機根源是烏克蘭危機及美歐對俄多輪制裁從根本上破壞了歐洲原有能源結構和供應鏈。短時間內,歐洲無法真正建立起新的、穩(wěn)定的能源供應鏈,發(fā)展新能源也非一日之功。烏克蘭危機解決之前,歐洲或將長期深陷能源挑戰(zhàn)。(人民日報海外版)